{{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文/張育慧
我有一個朋友的孩子,平常是一個十分乖巧溫順的國中生,卻在媽媽沒收他的手機時,突然情緒崩潰,就像是變成了另一個人一樣。生活中,我們可能會在沒有預料的時候,遇到令我們情緒崩潰的事;像是在工作中,一個較資深年長的同事在面對需要分配工作的時候,冷不防的跟你說:這個工作你們年輕人比較在行,頭腦比較靈光,就交給你負責就好了!又或者,一個比你年輕、資淺的同事,在開會前要你做會議記錄,你在心裡面可能會想著:「他憑什麼交代我做工作!」面對家人就更不用說了,通常最了解我們的人,就是最知道怎麼激怒我們的人。面對各樣引起我們情緒崩潰的事,也會引發我們身體的許多生理變化,像是血壓飆高、心跳加快、臉部漲紅,甚至萌生想要大聲叫罵的衝動,導致我們的情緒失控!
情緒是一種感受經驗
面對「情緒」這個議題,我們好像都可以描述出來,卻又說不出一個精準的定義,概括來說,情緒指的就是一種感受經驗,也就是說當某個人的言論或行為對你產生了切身的意義,我們的大腦便會因此而產生情緒,並給予回應。這樣的回應,通常就伴隨著相關的想法、身體的生理反應與想做出特定行為的慾望。
情緒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的;正面的情緒,會振奮我們的心情,讓我們感到愉悅、有動力,帶出理解與善意!而負面的情緒,則是恰恰相反,不僅帶來像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那些生理反應,負面的情緒更有可能引發的攻擊性的言語或行為,導致難以想像的嚴重後果!長期下來,負面情緒的積累,就容易引發生理上的疾病;所以,比起處理感覺或心情,心理學家比較在意處理情緒的議題,因為情緒能幫助爬梳感覺與心情,幫助人有更清楚的思維。腦神經科學家也提出主張,認為其實我們的大腦是可以透過訓練來辨認我們的情緒,進一步的可以控制我們的情緒,創造出與以往不同的情緒經驗,讓情緒不會成為我們生活或人際關係的絆腳石,而是可以幫助我們成就更好的自己與人生的試金石!
我們生活的每時每刻都在面對情緒的議題,當我們能夠辨識我們的情緒,進而調適跟改變,相信我們的身心靈也能因此達到一個和諧的平衡!負面的情緒反應,其實是我們內在的求救訊號,我們不需要急著否認這些負面情緒的存在,反而可以試著去觀察與理解,試著學習辨識與管理我們的情緒!
情緒管理就從健康規律的生活習慣開始吧!
腦神經科學家主張,如果我們要學習管理情緒,創造帶來不同契機的情緒經驗,就要從最簡單的平衡「身體預算」開始!「身體預算」的概念跟財務預算的概念很相近,當我們的財務有穩固的基礎時,我們的生活品質就可以比較有保障,同樣的,當我們的身體預算得到平衡時,我們的大腦相對的就比較有餘力去維持情緒生活的健康條件。而維持身體預算平衡的最基本方法,其實就是調整我們的生活習慣與方式,聽起來很像是老媽媽的勸世良言,不過這卻是來自腦神經科學家的忠告,那就是:健康飲食、規律運動以及充足睡眠!
另外,外在的物理環境也會影響我們的身體預算,像是:待在安靜、空曠、充滿綠意和陽光充足的地方;或是安排提高自己身體舒適度的活動,例如:按摩、泡澡等,幫助舒緩身體的疲憊;閱讀引人入勝的小說或是看一場精彩的電影;養隻寵物或是嘗試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像是:彈奏樂器、製作手工藝術品……等,舒壓、療癒又有成就感!
關於情緒的議題,你有什麼樣的體會與理解,或是特別的經驗呢?希望大家都能夠辨識與善待自己出現的各樣情緒,讓「情緒」成為人生的試金石;而非人際關係的絆腳石!
#情緒 #人際關係 #試金石 #感受經驗 #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