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欽安

近期,因為本土疫情的延燒,許多人再度開啟了隔離之旅,即使我們已然擁有去年三級的經驗,但在猛然需要面對獨處的時候還是不免有些慌亂。空間上的限制,網路上的無遠弗屆,現代人在這兩個世界的衝突之中,彷彿遇到一面鏡子,撥開生活的繁瑣映照內心的孤身一人。

人是孤獨的,終究是孤獨的,當我們經歷的越多,思考自身越多,我們就越能了解這一事實,那為何我們會害怕孤獨呢?我們害怕的是寂寞,寂寞在孤獨上加上了一層冷清與蕭瑟的場景。去除那來自自身假象,或是他人凝視的情緒性形容,回到中性的孤獨。與孤獨相處成為我們一輩子的課題,孤獨與自我的和睦相關聯了安全感、自信等等的心理議題。

從具體的角度著手,我們可以藉由這次疫情的機會,尋找出自我生活之道。

第一件事:尋找自己一人能進行的事  

這部分可以分為兩個面向,一面是吸收,一面是釋放。吸收可以是看書,看劇這類的事,在日常的生活中汲取事物到自己的身心之中。即使看書,看劇對你來說只是打發時間的娛樂,但你所接收到的資訊一樣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你的氣質。在釋放的方面可以是畫畫與書寫、攝影,這類創作性的活動。圖像與文字是闡述自己的瑰寶。記得別給自己太高的標準,一切都可以是吸收,也可以是釋放,專注在事跟自己的互動。

第二件事:遊戲

孤獨的自在往往來自於自得其樂,只要能獲得這個樂,身上所攜帶的就是一種正向的好心情,自然也不會在旁人眼中連結至冷清、蕭瑟的形容。成就感是一種極大的快樂,但通常並不頻繁出現,而有趣的感覺則是較好達成。在生活中陪自己玩一些遊戲,就能從日常的角落中得到許多快樂。例如,10秒內跑過這個十字路口,走路要走S型等等,給予自己不僅僅是發現趣味的眼睛,更要有製造趣味的思想。

第三件事:有效社交

人類的天性還是具有集體的性質,而在歷史的脈絡下我們也體會到團體所帶來的益處,即使是與自己相處的道路上,也許我們無法擁有一個同路人,但是路上的過客們也能成為美麗的風景。知道自己何時需要支持,需要述說,需要他人帶來別的情緒,也是自我覺察很重要的事情,交流所帶來的是思維的碰撞,情緒的轉換,以及專屬於這份關係的價值體系,現代社會透過社群使得交流變得快速,易得,卻也有著不固定,沈浸的兩面性質。如果我們成功的專注在自身,便可以多從關係中擷取這些好的面向。關係中當然同樣富含著傷害、嫉妒、憤怒等等的負面情緒,以及最近被多方討論的情緒勒索議題。關係的好壞原因總是有許多,但幾乎都來自於較為抽象的人格與處事,而有能力進行情緒的隔絕,自我的堅持等等,在與孤獨相處的同時,也較有能力維持一個健康的關係。
 

以上三件事,希望能夠讓大家在這樣的時代依舊擁有生活的品質,培養自己的獨處能力。成為一個「孤獨」人,孤獨所帶來的沉靜一直是你所能夠傾聽內在聲音的方式,來自身體的訊息,來自被壓抑的陰影面的想望,傾聽代表著了解,而後才能致使思考的發生,進而到達更高的人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