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欽安

《餘命十年》從片名便直接告訴觀眾本片圍繞著死亡的議題,許多日本小說改編的純愛類型電影皆採用類似的題材故事,例如同是坂口健太郎擔任主演的《與妳的第100次愛戀》、藉由沒有存在感的人與沒有未來的人去探討生命意義的《我想吃掉你的胰臟》、以及在生存與回憶中抉擇的《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餘命十年》作為同類型以更為接近寫真的傳統日式攝影美學以及小松菜奈驚人的演技出彩,在對於死亡的探討上將角色對於生命的體悟很好的壓在電影末端,讓十年這樣的時間鋪陳營造出角色的厚度,使得本作雖是標準的劇情架構,卻呈現出了另類的真摯情感。
 
20歲的茉莉被宣告罹患不治之症,在電影的一開頭創造了餘命只剩10年的懸念,扛著這樣的包袱茉莉開始工作,在同學會上偶遇和人。和人找不到活下去的意義,自殺未遂在病房中,茉莉被拉來探望。不珍惜生命的人與只剩下10年生命的人交會,和人因為茉莉而積極在串燒店工作,兩人曖昧多時,茉莉卻始終不接受和人的告白,一次意外之下和人知道了茉莉的病症,但他依舊不放棄,在一個夜晚找到茉莉並且擁抱她。兩人隨即開始戀愛,渡過數個美好的年份,但茉莉卻能感覺到自己的身體狀況日漸衰弱。最終在兩人策劃許久的滑雪旅行時,茉莉決定在清晨悄悄離和人而去,但和人追上茉莉兩人再一番擁抱過後,茉莉還是選擇了離開。
 
茉莉回到家後,對著父母終於釋放了壓抑的情緒,將前一場離別的苦以及整個人生以來,為了面對死亡而刻意去壓抑的愛,以及慾望。在親情的關懷下,最終釋放茉莉因為對和人的愛而燃起的活下去的慾望。但在這部分的劇情架構,和人的愛似乎不足以撐起茉莉想要活下去的全部,如果這時的台詞能夠讓茉莉與家人的互動再加入,而不是讓家人只成為一個場景的反應人物,同時成就茉莉所被支持的兩件事,會顯得更有其說服力。
 

電影的末端,圍繞著茉莉死前的準備,記載著這10年的小說出版,作為連結被朋友送去給予和人。而在家人的部分,安排了姐姐的懷孕製造出生命的衝突與悲哀。在即將逝去的人與即將誕生的人之中形塑對比,也暗喻了生命的來去。接著茉莉開始刪除錄影機內的影片,象徵放下,卻也是對於活下去執念的放棄,但到最後回到與和人走在櫻花道下的那個夜晚,茉莉停在此。她終究放不下這份愛情,和人也在狂奔來見茉莉最後一面的路上。最後電影使用了美麗的蒙太奇手法,將茉莉的放下轉變成期許,將茉莉死前的跑馬燈從對於過去的回溯轉換成對於未來的幻想,一同影片中段對於四季的描述,我們也再與茉莉經歷了美好的未來。這樣的手法描述,將俗套的死亡悲傷劇碼藉由強烈的視覺畫面以及兩位主角的恩愛畫面營造出另一種風味,同時觀眾明確的知曉這是幻想所以會有著更強烈的悲傷與失落感,影廳內的大眾紛紛落淚。

這次的電影配樂也請到因為《你的名字》主題曲而風靡一時的樂團RADWIMPS,在這次的配樂中呈現了很標準的日式風貌,值得一提的是在伴奏的部分並不是搖滾為主調, 而是使用了許多鋼琴,弦樂,與交響的元素。うるうびと為片尾曲,其中的歌詞也很有趣,以和人視角對著已經離去的茉莉喃喃自語的語氣。
 
我們都活著,有些時候卻像死了,生活常常是停滯的死水,於是心靈也不再呼吸,在這樣的人生中也許活著就剩下兩件事吧。一是自我,二是交集。映射《餘命十年》中的茉莉,其實可以把影片中的兩個元素對應,家人其實意味的是與他人的交集,一開始是全家人都希望她活下去的活著,對應著許多我們人生中因應著他人的期待而去行動,去經歷一些事情。而到電影後期,茉莉與家人的互動改變,互相支持與感謝的氛圍被營造出來,人生之中,要在他人的眼光中活出意義,我認為互相的循環是很必要的:學會感恩,便能夠給予;學會愛人,便能體會人生的酸甜苦辣。在行動之中,感受情緒,在拉扯之中,擁有生命的張力。而劇情中茉莉的愛情,則象徵著自我,如同電影中聚焦在和人的愛如何讓茉莉燃起生的希望,人類雖然是群居動物,在社會裡,我們卻依然能獨立活著。那愛情的存在,兩人的親密關係,可以理解成自我的一個需求。在這個需求裡體驗大喜與大悲。但最重要的是,在我們漸漸明瞭自己是獨立的個體之後,能夠再容納一個存在的靠近。一個人常是穩定的,但在關係之中的兩人便擁有了變化與創造性,像是活水有著生機。是什麼,讓你想要繼續活下去,不妨問問自己,然後開始尋找答案,生活有時候也是在不斷的尋找與迷惑中行進下去的。 
 
延伸閱讀:
接續電影的末端,順著和人視角的主題曲MV
 
#餘命十年 #電影 #影評 #blessedtime #活著的意義 #日本純愛電影